近日,中國營養學會正式發布首個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這和前不久《0-6個月嬰幼兒喂養指南》形成了姐妹篇。它的發布將為醫護人員和家長提供科學養護指導和知識,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對此,德州市人民醫院小兒科專業主任醫師江麗對“喂養指南”作出了解讀。
生命早期的1000天至關重要
在近日舉行的“喂養指南”發布會上,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專家強調,生命早期的1000天對人的一生健康至關重要,這時若犯下一些營養錯誤,終生無法彌補。
早在35年前,國際流行病專家就提出“慢性疾病的胚胎起源假說”,揭示了健康與疾病的發育起源,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預防提前到生命的發生和發展階段——早期1000天。很多成年人的慢病是生命早期1000天時埋下的禍根。
發布會上,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7~24月齡嬰幼兒處于1000天的第三階段,適宜的營養和喂養不僅關系到嬰幼兒近期的生長發育,也關系到其長期的健康。相關負責人稱,“喂養指南”的發布將為婦幼保健機構、兒科醫生和這個時期嬰幼兒父母及看護人提供這一關鍵時期的科學養護指導和知識,促進嬰幼兒健康生長,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我國人口素質,減輕慢性病防治負擔,從而產生不可估量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喂養細節需要特別注意
喂養24個月以內的嬰幼兒,是件細活兒,家長需要從喂養的各個環節做到精細、謹慎。尤其是在開始添加輔食,要選擇安全、優質、新鮮的食材。制作過程始終保持清潔衛生,生熟分開。飯前洗手,進食時應有成人看護,并注意進食環境安全。家長需要每3個月給孩子測量身長、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指標,以觀察孩子的健康成長狀況。
在“喂養指南”中,有幾個關鍵喂養條目,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一、母乳喂養,提倡喂到2歲最少保證6個月。
江麗說,母乳中含有最適合孩子吸收的各種營養,即便在孩子6個月后,母乳仍可以為嬰幼兒提供部分能量、優質蛋白質和鈣等重要營養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嬰幼兒的母乳喂養持續到兩歲左右,最少要保證到6個月。
江麗提醒家長,如果因上班不能陪伴寶寶,媽媽要學會把多余的乳汁擠出來進行儲存。乳汁在常溫下可保存6~8個小時,冷藏的話可保存24個小時,零下18攝氏度冷凍則可保存3~6個月。
二、添加輔食,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
嬰兒滿6個月后需要補充輔食。江麗說,添加輔食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多種的原則。該年齡段的嬰兒從母體內帶來的鐵元素逐漸被消耗,人乳和牛乳中含鐵量均較低,因此在這個階段要開始添加強化鐵元素的輔食。
添加輔食的種類,每次只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蛋黃、爛肉、魚泥、肉松等食物多樣化。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過渡到泥狀、碎末狀、固體食物。輔食的添加要先蔬菜后水果。
三、提倡順應,鼓勵進食但不強迫進食。
江麗特意提到,家長應鼓勵并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進餐時不看電視、玩玩具。進餐時喂養者與嬰幼兒應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門診上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吃東西,但細心詢問就會發現家長在‘填鴨式’喂養。即便孩子不愿意吃的時候,家長還以獎勵、引誘等方法讓孩子進食,這是不科學的。”江麗說。
四、制作輔食,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江麗說,孩子攝入的各種輔食、奶粉中,已含有糖分和鈉離子等必要元素,所以家長在制作輔食時,無須添加額外的糖和鹽。
1歲以后的嬰幼兒也不能食用重口味食物,應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這樣不僅利于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還可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晚報記者白天 通訊員郭吉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