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天
消化系統擁有人體最多的臟器,臨床表現紛繁復雜,而對消化道疾病做出診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各種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等消化內鏡。幾十年來,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十三局醫院副院長管國強介紹,如今消化內鏡在診斷、治療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診斷:有不可取代地位
“做個消化內鏡就把毛病查清楚了,醫生說我這問題不大,只是個花生豆大小的良性息肉,診斷明確了可進行胃鏡下切除,不用開刀。”在十三局醫院內科,患者王女士感受到了消化內鏡檢查帶來的方便和快捷。當管國強告訴其罹患的不是惡性腫瘤時,王女士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
管國強介紹,消化內鏡在疾病診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如食管、胃、腸道炎癥、腫瘤等疾病,醫生可以在消化內鏡下通過放大的屏幕進行觀察,還可以取出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病理檢查是臨床疾病性質診斷的“金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講,消化內鏡的診斷作用是鋇餐、 都無法替代的。
治療:順應微創發展趨勢
75歲的宋大爺患有腸癌合并肺感染,并伴有心衰、高血壓等多種并發癥,已經不具備手術條件。由于疾病困擾,宋大爺發生了腸梗阻現象。針對患者的病情,管國強采用腸鏡為其進行檢查,發現宋大爺是乙狀結腸腫瘤導致的梗阻,于是在內鏡下為其進行了支架植入術。術后宋大爺的腸梗阻現象立刻出現了好轉,當天就排出了大便。
管國強介紹,消化系統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進行內鏡下的介入治療。比如食道、胃的早期腫瘤,局限在黏膜層,傳統手術首先要開胸等才能切除腫瘤。而內鏡下的黏膜剝離術,無需開刀,只需要在內鏡下給黏膜層注水,把黏膜抬起,用電刀把病變黏膜整片切除就行;又比如胃食管返流,就是賁門松弛了,在內鏡下把賁門加固就可以了;還有消化道息肉,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演變為癌癥,在消化內鏡下利用一個小套索或活檢鉗即可完全切除。
技術:無痛內鏡深受好評
大多數患者認為,消化內鏡雖然創傷小,但這樣一個相對粗大的異物經過或存留于口咽、食道或肛門、結腸常給受檢患者帶來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極不舒服的感覺,非常痛苦。據管國強介紹,這些想法都已經是老觀念了,如今無痛內鏡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患者可以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完成檢查與治療。
無痛內鏡技術就是內科醫生與麻醉科醫生合作,采用無痛麻醉技術,不但可解除胃、腸鏡檢查時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使患者安全、舒適地接受胃、腸鏡檢查,是醫療服務人性與舒適化的體現。“消化內鏡治療范圍廣、創傷小、恢復快,患者無需忍受開刀之苦,這也是未來消化性疾病的治療方向。”管國強說,由于內鏡下操作對醫生的要求較高,需要非常正規的訓練,十三局醫院內科定期選派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目前全部醫師均經過正規培訓,具備操作資格。此外,該院還定期派醫生到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鏡手把手培訓班學習,提高他們的診療水平。定期邀請省級醫院專家來院開展疑難、復雜病例的內鏡下手術治療,減輕了病人的負擔,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