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24床昨天晚上心慌,心跳也很快!”“醫生,你看看我母親,她說腹部一陣陣疼。”“醫生,我爸爸嘔吐不止,而且呼吸短促,您快來給看看!”……10月20日早晨7:30,記者走進十三局醫院內二科,親身體驗醫生們的工作實況。第一幕就看到科室副主任鄧小彬剛來到病房,病人家屬就迫不及待地咨詢著各種問題。對于鄧小彬來說,這是工作的常態,并不是個例,他已經習以為常。
一上午,他診治了36位患者,再加上早晨的查房,一口水都沒顧得喝的鄧小彬嗓子說話已經嘶啞了。
下面讓記者帶你一起體驗一個普通醫生忙碌的日常工作吧。
8點之前,嚴格交接班
交接班制度是執行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是對醫療科室管理與持續改進的具體要求。對于內二科來說也是如此,8點正式上班前必須交接完畢。7:40,科室的全體醫護人員在值班室詳細地對接所有患者的病情及處理事項,值班醫師對危重病員應做好病程記錄和醫療措施記錄。“昨晚十點,16床患者體溫38攝氏度,已給予藥物治療,截止到目前沒有體溫偏高癥狀。22床患者痰多咳嗽,氣管炎癥加重……”昨天晚上值班的醫生、護士們一一做著詳細匯報,接班的醫護人員則認真聆聽并詳細記錄。鄧小彬更是快速地記錄著,并一一對癥調整患者用藥。“由于我們內二科的患者多為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的中老年患者,病情恢復得較慢,而且多發病種,必須時刻警惕病情的變化更改用藥,做到有的放矢。”鄧小彬對記者說。
8:00-8:30,規范查房,親自了解患者病情
交接班后,鄧小彬正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抱著一摞病歷走進病房……
“大爺,今天感覺有什么不舒服嗎?”“就是肚子難受,惡心又吐不出來。吃飯后更明顯。”鄧小彬細心地用聽診器給他聽心臟,并按壓腹部找準疼痛點,并耐心回復:“大爺,你的心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一要注意清淡飲食,二要控制情緒,不能大喜大悲。”
“大姐,你今天可以出院了,總得來說恢復很不錯,但是肺部感染需要長期治療,即使出院也不能停藥。兩個月來復查一次,我每天都上班,你可以去門診找我,也可以到病房找我。有緊急情況第一時間電話聯系我。”鄧小彬給23床患者交代著出院注意事項。
“大夫,你真是神醫啊!非常感謝!”看到鄧小彬來查房,即將出院的慢阻肺患者張大爺禁不住夸贊道。“不用客氣,大爺,出院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越來越冷,避免感冒。由于你長期吃治療哮喘的藥物,這容易導致骨質疏松,要定時補鈣。”鄧小彬一一囑咐道……
每天的查房看似繁瑣,但是必須親自為他們診斷病情,在治療方案上的設置與更改上查漏補缺。
8:30-12:00,門診看病,喝水時間都沒有
查房結束的鄧小彬馬不停蹄地又趕到內科專家門診。記者看到,門診門口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醫生,孩子總是肚子疼,3月份做過闌尾切除手術。”18歲的高中生小許(化名)的姑姑對鄧小彬說。“讓孩子躺下我仔細查查!”鄧小彬仔細檢查著孩子的腹部,并仔細聽心臟和氣管。“孩子是患了結腸炎,必須馬上用藥。”邊說邊抬頭看了看孩子,發現孩子的脖子異常粗大,他懷疑是甲狀腺有問題,建議她查甲狀腺。結果顯示甲狀腺腫大,有甲亢的癥狀。“今天是醫院服務百姓健康周四優惠日,檢查完到繳費窗口打印發票,然后到導醫臺簽字就可以報銷一半的檢查費。”鄧小彬囑咐孩子的姑姑。
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一位年輕的小伙子捂著肚子說道:“醫生快給我看看,腹部疼的厲害,在門診上都輸了好幾天液體了,也不管用。”“哎呦,疼!”“松開疼不疼!”“也疼!”經過檢查,鄧小彬肯定地說:“出現彈跳疼,這是胰腺炎的癥狀。下部疼是腹膜炎。今天要是吃飯了,明天早晨空腹來做肝膽、胰腺、脾臟彩超。今天先用上藥吧?”……
一個病人接著一個病人,轉眼間到了中午十二點多了,病人還有很多,鄧小彬囑咐他們如果檢查結果暫時出不來,可以先回家吃飯休息后來取檢查報告。
堅持看完最后一個病人時,已經是12:30了,鄧小彬驕傲地感慨道:“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光榮職業,每天面對著忍受病痛的病人,當病人減輕病痛、治愈出院等等瞬間,我們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記者 閻潤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