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小兒腹瀉發病較急且高燒不退???
便便的“模樣”決定了腹瀉的種類
????? 德州新聞網訊? “大夫,昨天晚上孩子開始拉肚子,體溫蹭蹭地升,都燒到39℃了,一晚上吃了兩次退燒藥才降下來。”8月10日,徐女士帶著3歲兒子來到德州市人民醫院小兒科就診,江麗主任說:“夏秋過渡時期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節,其特征就是發病急、高燒不退,廣大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及其衛生,以防細菌、病毒感染。”
??? 江麗詳細詢問了患兒最近的喂養情況及大便情況,了解到患兒大便呈水樣蛋花狀,并做了相關檢查,確診為輪狀病毒性腹瀉。其實,大便的“模樣”可確定腹瀉的種類。如果大便呈稀糊狀,有黏液或血,一般由炎癥引起,如腸炎、細菌性痢疾等;大便呈稀糊狀,有奶塊,屁很臭且腹脹,則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大便呈水樣蛋花狀,一般應考慮是輪狀病毒性腹瀉。有了初步判斷,再結合化驗結果,就能判斷寶寶的腹瀉原因,對癥治療。
??? 江麗介紹,在臨床上,小兒腹瀉主要分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真菌性腹瀉三種。在細菌感染里,最常見的是痢疾、菌痢。在細菌性引起的腹瀉中,沙門氏菌感染(鼠傷寒)很常見,這在身體抵抗力比較弱的嬰幼兒中發病率很高,治療難度很大,對許多的抗生素不夠敏感,個別病例病情十分兇險。病毒性腹瀉中,比較常見的是輪狀病毒的感染,一般在8個月-2歲的嬰幼兒中發病很高,特點是水樣便,由于受到病毒自限性的影響,病程一般是5-10天,腹瀉時間長,很容易造成嬰幼兒的脫水。而真菌性腹瀉比以上的兩種要少,真菌感染,主要以濫用抗生素有關。
??? 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引發的“腹瀉”一定不可忽視,長期的腹瀉會直接影響健康,腹瀉次數太多,患兒還可能出現脫水。極少數患兒還會因病毒侵入其他臟器,引發腦炎、心肌炎等各種并發癥。由于這個時節的腹瀉與一般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腹瀉不同,不可隨便給孩子喂食抗生素或止瀉藥,孩子發病后要及時就診。同時,由于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便、口傳播,所以家長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關,注意孩子的日常衛生,飯前、便后洗手,不要吃生冷食物,并定期給小孩的食具、玩具消毒。
??? 小兒腹瀉期間一定要把握繼續飲食、預防脫水、糾正脫水和合理用藥等原則。對腹瀉的患兒可以給予母乳、牛奶、米粉、米湯、稀粥喂養預防脫水。對于中度脫水的患兒可口服補液糾正,除了補充水和糖分之外可以補充腹瀉丟失的鹽分,重度脫水需要立即靜脈補液治療。此外,腹瀉患兒要多次化驗大便,以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消化功能紊亂等,非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不要用抗生素,但對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要針對致病菌合理選擇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