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積”是德州聯合醫院1952年建院之初開展的一項傳統中醫療法,至今已連續開展60年。對于小兒疳積癥、半歲到十歲消化不良、發育不好的兒童都適用。該院中醫外科主任許子海稱,每年陰歷八月初一至十五是“割積”療效最佳時節。
??? 疳積是小兒時期,尤其是1歲至5歲兒童的一種常見病證,是指由于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疳積表現:小兒面黃肌瘦,煩躁愛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或嘔吐酸餿乳食,腹部脹實或時有疼痛,小便短黃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發低熱,指紋紫滯,此為乳食積滯的實證。
??? 為什么小兒時期易生疳積呢?許子海解釋說,這是由于嬰幼兒時期臟腑嬌嫩,機體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長發育迅速,對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產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吃不飽,就像填鴨一樣喂哺飲食尚不能自節的嬰幼兒。俗話說:“乳貴有時,食貴有節”絕不是吃得越多就能長得越好。孰不知,哺食過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會損傷脾胃之氣,耗傷氣血津液,就會出現消化功能紊亂,產生病理上的脾氣虛損而發生疳積之證。
??? □本報記者 石秀秀 本報通訊員 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