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俞榮
本期心理咨詢師于鑫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教師、青少年心靈導師、山東省心理協會會員、德州心理協會會員、525心理網專家級咨詢師,2008年開始從事心理輔導工作。
擅長:婚姻家庭、親子、性心理咨詢、青少年網癮厭學治療。
理論導向:融合了精神分析麾下的催眠、意象、沙盤、繪畫治療和焦點短期等技術于咨詢中。
咨詢風格:親切、陽光、細致。
案例:
王輝(化名),男,36歲,某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有一女,夫妻感情好,收入穩定。
王輝自幼家教嚴格,因此養成事事追求完美的性格。上學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工作后做事積極主動,凡事追求盡善盡美,兩個月前提升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剛開始王輝非常高興,感覺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是這種情緒很快被壓力所代替。工作中總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些,遇到問題總擔心處理錯了或者不夠完美,比如人事的調整安排是否最優化、計劃報告是否詳盡等,每次都是幾經檢查驗證才放心。
與同事朋友相處融洽,喜歡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盡量做到別人滿意,唯恐別人不喜歡自己,覺得應該為大家多做點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休閑時間來整理部門的事,但是因為所學專業,和所從事的工作不是非常匹配,總感覺有別人的見解超越自己,因此非常著急,希望花更多的時間學習、工作來超越他人,因自覺收效不大而更加焦慮。
王輝平時所寫報告需要復核簽字,半月前的一份報告被領導檢查出有錯誤,當時的感覺就是眼前一片漆黑:“完了,作為部門負責人怎么可以出錯呢?”近日的報告又出現兩次錯誤,因此更感覺力不從心,身心疲憊。“感到頭暈、失眠一月有余,曾經去醫院做過檢查,沒有發現任何身體癥狀,我這是怎么了?”王輝對此十分不解。
咨詢過程:
王輝言語明了,思路清晰,對自己的情緒有很好的自知力,自稱工作壓力很大,但是目前來說還是能較好地完成。敘述中,王輝情緒低落,但談到過去的成績時表現出非常有成就感,談到傷心處時滿眼淚花。
由此,心理咨詢師判斷王輝的主要癥狀是失眠、焦慮、抑郁,而且王輝有自知力,主動求醫,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排除精神病。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可能是升職后壓力較大造成的,屬于現實刺激。
王輝:為什么別人升職了都高興,而我卻憂心忡忡呢?
咨詢師:那是因為你有些多慮、敏感,而且看問題沒有看到更積極的一面,是你的認知出現了問題。
王輝:我知道我的性格,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您可要幫我啊!
咨詢師:我們一起找原因,心理咨詢師的職責就是陪伴來訪者走出心理困惑,你認為你升職后是個什么狀態?
王輝:我升職了壓力自然就大了,我的業務應該是最棒的,而且不應該犯錯誤。
咨詢師:我們來一個一個解決,你認為職務高壓力就大,職務低壓力就小,按你所說高官們壓力都大,而小官們壓力都小,壓力隨著職務的升高而增加啦?
王輝:(沉默)好像不是,比如我官不大,壓力就很大,好像超過了比我官大的人,我的壓力和職務沒有必然的聯系。
咨詢師:你看,現在你知道了所謂的壓力和職務沒有必然的聯系,這就是認知發生了改變,只要你努力,就會改變其他錯誤的認知。
王輝:我作為部門負責人業務應該是最棒的,但是現在好像不是。
咨詢師:一個部門負責人應該是權衡整個部門的所有問題,業務只是一個方面,公司領導讓你擔此重任想必你的業務也很好。
王輝:可是上次我簽字的報告被領導檢查出錯誤,我怎么可以出錯呢?
咨詢師:你的同事有過類似的錯誤嗎?
王輝:有過。
咨詢師:你的前領導有過嗎?
王輝:也有過。
咨詢師:那憑什么你現在就不能有錯誤呢?
王輝:(苦笑)也是。但是因為這次錯誤,也許同事、領導會看不起我,我覺得整個人都完了。
咨詢師:你的家庭也完了嗎?
王輝:家庭還好。
咨詢師:你以前工作做得怎么樣?
王輝:以前的工作做得也很好,要不也不提我了。
咨詢師:你周圍的人際關系怎么樣?
王輝:也很好。
咨詢師:你剛才不是說全完了嗎?你前后說的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釋一下嗎?
王輝:(摸頭)好像確實有些矛盾。
咨詢師:矛盾在哪里,能不能把它具體一下?
王輝:只是工作中出了錯誤,其他的都挺好的。
咨詢師:非常好,不能因為一件事而全盤否定了自己啊!
王輝:(微笑)對啊,看來問題并沒有我想的那么嚴重,只是我的某些不合理信念導致了我的心理問題。
隨后,我告訴王輝如果今后情緒壓抑,提醒自己通過散步、聽音樂及找摯友談心等自認為有效的方式宣泄,學會運用新的認知理念思考問題。
咨詢師有話說:
升職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卻給王輝帶來了心理困擾。
王輝的心理問題是升職直接造成的嗎?其實不然,升職和心理問題沒有必然的聯系,是王輝認為自己是部門負責人,負責人就不應該出現錯誤,負責人就一定處處比部門成員知道的多見解獨特這種不合理信念造成的,這在埃利斯合理情緒療法中屬于ABC理論,也就是說C這個結果并不是A這個誘因直接造成的,而是因為B這個不合理信念造成的,通過跟不合理信念的辯論,使自己從情緒困擾中走出來。追求完美是好的,但不要過分苛責自己,不然很容易走向“完美偏執”的極端,追求完美但要允許自己犯錯,學會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