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臨近,又是飲酒賞月、舉家團圓時。然而,現代人過中秋越來越糾結,節日已經變味,過節也成了一種負擔,看看滿大街行色匆匆的人們,不僅讓人深思這個傳統佳節究竟何去何從。說白了,物質生活突飛猛進的同時,我們的精神世界還在荒蕪……
□記者 孫良玉
中秋將至,市面上的各路商家早已厲兵秣馬,各種豪華的、天價的月餅紛紛上市。然而,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以及文化內涵卻越來越淡漠。現今的中秋節,在一定的背景下竟真成了“中秋劫”。為什么很多國人即使過得并不充裕,也要“打腫臉充胖子”禮尚往來呢?但節后用什么來補這個節日的過多消費呢?我們又怎樣來為“劫日”的消費買單呢?這需要我們好好考慮一下。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內數家超市和酒店發現,今年的中秋市場異常火爆。當消費者一走到柜臺前就會有廠家推銷人員熱情地走上前來推銷產品,很多市民更是訴苦“過節忒花錢”、節日竟成了“劫日”,更有不少市民為過“劫”煞費心思。
◎供貨商:節日售貨量“被考核”
“商場賣月餅贏利,卻要我們供貨商幫著銷售。”宋先生是市區多家商場、商店的供貨商,最近每年被酒店強行攤派“任務”,讓他不堪重負。更有甚者,部分商場竟單方面提出將“禮券”抵貨款。
面對記者的質疑,宋先生卻說,“不管愿不愿意,想繼續做生意就得服從。”這種現象如今已成了業界一項潛規則,更有部分超市將月餅錢從貨款上扣。中秋節一過,手中的月餅票就成了廢紙。但面對部分商場的強制攤派,大多數供貨商只敢怒不敢言。“好在數量不是很多,通過熟人勉強可以‘消化’。但是為了能順利拿到錢,我們也就忍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貨商說。
當然,對于一些人脈比較廣、業務能力比較強的員工來說,中秋節也正是淘金的好時機。某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一個業績好的員工,一個中秋至少可以拿到數萬的銷售獎金。這對于普通員工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個體商店:月餅包裝盒賣得火爆
近日,記者在市區看見了不少賣月餅包裝盒的商鋪。隨著中秋節的臨近,這里的生意也非常的紅火,不少店里都擠滿了人。“月餅包裝盒從半個月前就開始賣了,每天都有不少人來買,最近生意特別好,每天少說也能銷售上千元。”一位店主向記者透露。
隨后,記者走進一家商鋪,看見這里大大小小羅列著數十種月餅包裝盒。與普通包裝盒不同,這些禮盒顯得非常精美,但盒子上普遍都沒有標注具體的品牌名稱,而只是冠以“幸福團圓”、“花好月圓”等中秋佳節的祝福詞語。
別看只是包裝盒,但價格卻不便宜。這些禮盒的標價大多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最貴的甚至賣到100多元。記者看到,那些價格高的做工也相對比較精細,材質也與市面上那些價格昂貴的月餅禮盒的外包裝盒也相差無幾。記者發現,一塊成本只有幾元錢的月餅,換上“新衣”后,身價翻番漲,這其中的巨大利益不言自明。“這樣省錢,還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樣式,配各種不同口味的月餅,我覺得不錯。”前來購買禮盒的市民崔先生說,盡管盒子貴過了月餅,但比在超市或者酒店買的禮盒月餅劃算多了,“我今年準備買20個各種風格的禮盒,送給不同性格的親戚朋友們,給他們一個不一樣的中秋月餅。”
◎個體老板:企業“人情禮”是個未知數
因采訪關系,記者聯系到了在開發區某個體飯店的劉老板。據其介紹,自己平時忙于生意,很少有時間和親人一起過節,過節也是為了大家圖個熱鬧。他仔細算了一下,這個中秋已經開支1萬余元。請親戚朋友吃飯,給長輩、晚輩紅包,算下來幾千元,還有為了生意往來雜七雜八的開支。劉老板說:“小賬不能細算,這一個節日下來還得再花去一部分錢。”
天衢工業園某中型企業老板則向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給老朋友、客戶送禮,光這一項開支就有3萬余元,而且每年都是這樣。“關系不能斷,大家都是相互支持的,這樣才能親上加親啊。”除此之外,因企業要打市場,還要送不少“人情禮”。該老板面對記者還說了“現在不送禮就沒法打關系,每年企業用在‘人情禮’上的錢都是個未知數,但是企業運營好的老板們都不惜血本打關系,這樣他的生意才會得到朋友們的幫助。”
隨后,記者又聯系了不少上班族,對于他們中秋節的花費,得到的回答多為“太浪費”最多能花“費3個月的工資”“都快過不起中秋節了”……
【記者手記】
中國自古就是個禮儀之邦,每逢過節都會走親戚串客送禮,而中國傳統的節日本來就不少,加上從西方引過來的節日更是多之又多。每過一次節,都會有很大的消費,但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還不是很富裕。
其實,節日里為了表達情誼,不用非得怎樣花錢才行。有很多種其他的辦法。用心給愛人做頓飯,回家陪陪爸爸媽媽,帶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找個時間和朋友聚聚這些都可以,感情不一定非要建立在金錢上!但是,不管怎樣,許多節日消費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是有點非理性的,所以,無論在哪個節日里,在享受浪漫的時候,請帶上一顆理性消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