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是個不幸的孩子,八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隨后母親改嫁,她和不到兩歲的弟弟就成了孤兒一般的孩子。雖有爺爺奶奶的照顧,但是年近70歲的兩位老人總是有些力不從心。然而,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為他們又開啟了一扇窗。姜楊的出現,不僅讓兩個孩子重獲母愛,并且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姜楊是夏津縣南城鎮派出所的副所長,2008年底,當她第一次走進燕燕家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兩位年近70歲的老人在屋里收拾忙碌著,年齡稍大的燕燕正在照看著弟弟,還有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中年男人,竟是這個家里唯一的勞動力。當姜楊驚訝的目光碰觸到小燕燕憂郁的眼神時,她下定了決心——要對這個孩子一幫到底。
如今,三年過去了,在燕燕姐弟心里,這位副所長早已經成為了她的“民警媽媽”。
◎八歲姐姐和兩歲弟弟一月內成“孤兒”
2011年9月12日,農歷八月十五,記者和姜楊一起走進了燕燕的家——夏津縣南城鎮王井村。因為一直在下雨,村子里的小路到處布滿了淤泥,所以汽車行駛得很慢。三年來,就在這條小路上,布滿了姜楊的足跡。
車子剛到胡同口,遇到一位大姐,她看到姜楊,笑著說,“去燕燕家吧,他們家大門開著呢,有人在。”
燕燕有個比較正式名字,叫金玉芝,今年12歲。她還有個弟弟,叫金帥,今年6歲,是個很可愛的小家伙。燕燕的爺爺奶奶金大爺和方大娘都已經70多歲了,而他們的兒子,也就是燕燕的大伯,在記者進門后就一直躲在里屋沒有出來。方大娘說,“愁死了,又犯病了。”
原來自2009年金大哥到外地打工回來后,就一直自言自語地說“那邊的人不好對付”,慢慢地越來越少說話,脾氣也越來越暴躁。沒有人知道在這個中年漢子身上到底發生過什么事情,他自己也從來都不愿意提起。方大娘說,“我們老兩口帶他四處求醫,現在已經債臺高筑,今年過年時,我們把他送到省內一家比較知名的精神療養院里進行治療,過年都沒有回家。我們是真的想把他的病治好,不僅是因為他是我們老倆口唯一的兒子了,更因為這個家需要一個勞動力啊,要不然這兩個娃娃怎么辦呢?”說完,方大娘就扭過頭去抹淚。
金大爺是個老實忠厚的莊稼人,他有兩兒兩女。現在,女兒已經出嫁,經濟負擔都很重,他們的小兒子金澤明,也就是燕燕姐弟倆的父親,在2007年春天,不到四十歲的他竟然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不到一個月,金澤明的妻子也回了娘家,離開了兩個孩子,那時,金帥才不到兩歲,還不太會說話。母親走的那一天,他在家里找不到媽媽,就一直對奶奶要媽媽,當時方大娘的心都要碎了。現在,老兩口提起這些都忍不住掩面而泣。就這樣,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這個家庭就變得支離破碎,燕燕和弟弟成了孤兒一樣的孩子。
◎“民警媽媽”愛暖孩子心
姜楊今年30歲,東北鐵嶺人,已經在德州市夏津縣安家,也是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記者初見姜楊時,她身穿一身警服,帥氣中仍掩飾不住一種母性的溫柔,尤其是她的一雙帶笑的眼睛,讓人有一種親近感。
姜楊說,她是在夏津縣公安局組織的“一幫一”活動中拿到燕燕的資料的,本來只是學業上的資助,但實際了解了這個家庭的特殊以后,一種母愛的本能讓她的目光再也無法離開這倆孩子。
方大娘回憶說:“姜楊第一次來,正是2008年的春節,小兒子去世已經一年,家里的經濟狀況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正在這時她送來了過年的錢糧,還有孩子的衣服,我是說不出的感動,天底下還真有這樣的好人。當時她穿著警服,高高瘦瘦的身材,一臉親切的笑容,很像親人。”
姜楊細心關注著燕燕姐弟的成長,又小心地保護著他們的自尊心。她擔心燕燕直接接受錢財上的資助會傷害她的自尊心,于是她來到燕燕所在的小學,找到她的老師,希望每次交書費和其他費用時,老師可以直接給自己打電話,她會來學校把錢交上。每年的兒童節、中秋節和春節等節日,姜楊都要到金大爺家里,送衣服和糧油。
每年的9月1日和農歷的正月十六,是姜楊必來金家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燕燕開學,她要把新書包和其他學習用品以及衣服等送過來。金大爺家沒有電話,有很多時候她都要跑好幾趟才能見到人。就在今年中秋前夕,姜楊還冒雨送來了月餅和雞肉,她說:“我買雞的時候,本來要買活的,但是轉念一想,方大娘很有可能舍不得吃,一家人很少吃肉,就干脆買了兩只白條雞,讓她煮了吃,高高興興地過個節。”
現在燕燕已經讀小學6年級,性格也漸漸地開朗起來,她很依戀姜楊,每次這位年輕“媽媽”來到她的家時,兩人都會說很多私密話,從學習到生活,看著她們親密的樣子,儼然是一對多日不見母女。方大娘說,“無論怎樣,我都要讓這兩個孩子好好上學,這樣才有機會報答他們的姜媽媽。”
□記者 張雙雙 通訊員 莫新強 王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