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性格使然,我對具有民族特色的古風古韻有特殊的親切感,喜歡舊時光,喜歡古建筑,青磚黛瓦,粉璧朱欄,仿佛我就是曾經生活在古代的“伊人”。在塵世中,無論你經歷了什么,或喜或悲,都會成為歲月中的一縷煙云,唯有古建筑,雖經歲月的侵蝕,慢慢露出斑駁的痕跡,卻依然守在那里,于悠遠深邃中散發著迷人的古典韻味。
日前,有幸和文友到平原縣張華鎮的梨園村采風,那里古樹、古屋、古井、相家河故道等景點,讓我聯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韻風格,整個人就仿佛置身于“古樹、古巷、古宅、古風”的江南水鄉。
古 風
在梨園村,所有意象都有了古詩詞的色彩。江北梨園,水鄉古韻,仿若宋詞的詞牌,每一棵梨樹,都是獨立的一首宋詞;每一朵梨花,都是這首宋詞里的一闕小令。
進入梨園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題有“江北梨園”4個大字的馬頭墻景。其中,朝北這面,據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此地,偶遇一夜春風來、萬樹梨花開的妙景,于是題詞“江北梨園”,字跡雋永,蒼勁有力。青瓦、青磚和白磚的巧妙設計,讓人感覺到歷史的厚重,不免浮想聯翩,想到古裝劇中深宮大殿的冷峻與氣派;想起江南那些依水而建的樓宇,彰顯厚重的歷史文化和風韻。
梨園村主街的兩邊也暈染著古風色彩,粉白的墻上,裝飾著青色或深灰色各種圖形?;秀敝?,仿佛已置身于“柔櫓聲中多水多橋”的江南,撐竿、搖櫓,駕一條烏篷船,在水上悠然滑行。
老 宅
在古村落的小巷中行走,一扇年代久遠的門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門框最上邊寫著“農業學大寨”,兩邊依稀可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字樣,字跡有些脫落,仿佛是一本泛黃的記事本,靜靜地安放在那里,卻能勾起人們對那個年代的許多回憶。同行人中有經歷那個年代的,便不由得想起那首歌“懷念啊我們的青春啊……”回憶,讓他們臉上的皺紋舒展開;笑容,又讓他們的幸福洋溢。
在一座土坯房的后邊,有一扇青磚壘砌的月亮門,兀自立在那里,形單影只,仿佛是一段舊時光的縮影,成為老宅中一個獨立的篇章。據說,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從門的雕砌和用料上,猜想那里曾住過一個大戶人家。門,向來是富人家的招牌,就像女人的臉。俗話說“有粉要擦在臉上”,所以,從門的檔次,就能看出這戶人家富貴與否,恰如看一個人臉就能知道幸福不幸福。
古 樹
在梨園村,最令人欣喜的,莫過于親眼目睹了一對古槐樹和一對古梨樹。古槐樹是兩棵姊妹樹,長得非常相像,個頭大小均等,而且樹形非常好看,從遠處看綠色的樹冠,形狀像一個大蘑菇,讓人誤以為那是一棵樹。走近之后,才發現原本是兩棵樹,彼此共同沐浴陽光和雨露,也共同等候風的吹拂。在這個暖暖的中午,陽光溫柔地照在它們身上,可以感覺到這對姊妹樹的親昵無間,快樂無限。
一提到梨樹,不免讓人想到它的諧音——“分離”的離,于是就有了“不能兩個人分吃一個梨”的說法,主要是忌諱“分離”。然而,在梨園村,我們見到了一對不分離的古梨樹——是同根生的兩棵,相依相偎,給人的感覺像一對永不分離的戀人。由此我想到漢代詩人卓文君的《白頭吟》:“愿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 ”于是,對這兩棵不分離的梨樹更是心生溫暖,贊嘆不已。愿世間相愛的人都像這兩棵相守的梨樹一樣,相看兩不厭,白首不分離!
邊行走邊體味,感觸頗深。正在不斷發展的張華鎮,致力打造古風古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這次參觀,讓我深深記住了這個唯美的村落!
□那朵(女,平原縣人,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