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文獻看,古來一直有關于“九河”的說法。 《尚書·禹貢》篇說:“九河既道(導),雷夏既澤,澭、沮會同。”后《史記》等歷史、地理文獻均有記載。 《史記·李斯列傳》中說:“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 ”《爾雅·釋水》篇則詳細列舉了“九河”的名稱。《漢書·地理志》指出“九河”之源的“大陸澤”,在今冀東南、魯西北一帶。后酈道元《水經注》、《唐書》等對“九河”所涉及的河流都有或多或少的記載,直到田雯的《長河志籍考》。可見,“九河”的概念及其相關文化知識是古已有之的。在今天的德州區域內,雖然“九河”的舊貌已難以見到,但一些地方遺跡尚存。同時,從德州現有的河流現狀來看,與“九河”有關的河流仍然在發揮著作用,作為“九河”之源的黃河仍流經德州境內,京杭大運河流經的地方多處曾是“九河”故道。因此,對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來說,提出“九河文化”的概念,既有歷史的依據,也有現實的必要。
開展“九河文化”研究,我以為其重要意義在于以下諸點:
第一,研究“九河文化”可以進一步彰顯德州地域文化的特色。近年來,隨著德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對德州地域文化的發掘、研究也引起了上自黨委、政府,下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出現了一批重要成果,但是在這些研究中,還很難準確把握到德州地域文化的突出特征。比如,我們常說德州地域文化是由運河文化和黃河文化構成,但無論是運河文化也好,還是黃河文化也好,都是涉及區域非常廣大的文化概念。運河沿線有14個大中型城市,都在打運河文化這張牌,德州的運河文化到底與其他城市有什么區別,其特色表現在哪里,都還沒真正說清楚。黃河流經9個省、區,流域面積達79萬多平方公里,黃河沿岸各城市都強調自己的黃河文化,德州的黃河文化有什么特征,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什么,至今仍不是十分明了。 “九河文化”就不同,它所涉及的地域僅為德州及周邊區域,方圓不過200公里左右,是典型的黃河下游文化。這一區域的人們在歷史上一直保存著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傳統,既同一般的黃河文化有共同之處,又有屬于自己的歷史生活特征。發掘、研究這些特征,可以更突出地彰顯德州地域文化的特色。
第二,研究“九河文化”可以進一步構建德州地域文化的完整體系。我們在研究德州地域文化時,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德州歷史上的文化時期,這些文化時期包括先秦文化、漢代文化、隋唐文化、明清文化等,但是能否用一條文化線索把這些不同時期的文化貫穿起來,形成德州地域文化的完整體系,目前還沒有找到。我認為,“九河文化”具有能夠貫穿歷史上不同時期文化的功能。 “九河文化”本質上屬于黃河文化,而黃河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源頭,可以囊括中國北方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現象,從這個意義上看,“九河文化”就是德州地域文化的源頭,代表著黃河文化對這一地域的影響。在大運河開通之前,德州一直是以“九河文化”為自己的主體文化,所謂齊魯文化、燕趙文化在德州這一地域的交匯、融合,都是以“九河文化”為基礎的。大運河開通之后,運河文化的影響力大大上升,但在并不臨近運河的地區,還是“九河文化”占據主導的地位,如德州的陵縣、平原、禹城、齊河、臨邑、寧津、樂陵、慶云,以及與德州關系密切的商河、濟陽、惠民、無棣、陽信、高唐、茌平、故城、景縣、南皮、鹽山等地,都與“九河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三,研究“九河文化”可以進一步豐富德州地域文化的內涵。歷史上的德州,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和文化的關系是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但是,在以往對德州地域文化的研究中,人們更多偏重于運河文化,而對運河之外的其他河流對地域文化的影響、建構認識不足。開展“九河文化”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點。德州地域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到目前為止,我們對這些內涵的認識與發掘還遠遠不夠。 “九河”之中的這些河流到底給德州帶來了什么樣的文化影響,它們對德州的歷史、對德州的發展到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九河”影響的德州地域文化到底與其他地區的文化有什么樣的區別,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經過認真、深入的研究去回答。我相信,“九河文化”研究的開展,必將進一步推進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也會對德州的文化發展及文化高地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季桂起(作者系德州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