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累:體累、腦累、心累。動感情的累就是心累。人這一生逃不過幾次心累。累在哪里?累在患得患失。對利益無節制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中國有一句很可怕的俗話,?“好人沒長壽,壞人活千年”。但我覺得好人長壽,是社會之福、人民之福。好人短命,是社會的損失。
????人為什么會短壽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有三累,體累、腦累、心累。影響壽命的,首先不是體累。特別是年輕人,受點累,洗個澡,睡宿覺,一休息就沒事了。腦累,一個問題想不通,想得腦子生疼,出去散散步,洗個澡,找朋友聊聊天,也過去了。最難受的是心累,心累傷身體。心累的時候,你會覺得心臟的跳動跟不累的時候肯定是不一樣的。凡是動感情的累,都是心累,動感情必然動心。人的這一生,難免心累,關鍵是把它處理好。最低限度,你考高中、考大學,發榜以前那段時間心都累,考完了也不知道考上沒有,整天累。
????心累累在哪?首先,累在患得患失。在得失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實際得失和得失感覺不重合。得到的利益不是利益,沒有得到的利益才是利益。副處長如愿當了正處長,他認為不是利益,因為得到了。那時候什么是利益?更高的副局是利益。雖然得到的利益不是利益,但失去的利益就是利益。假如一個副處長經過紀委檢查,真有毛病,把副處長給撤了,這時候他會覺得原來副處長也挺重要的。普遍得到的利益不是利益,特殊得到的利益才是利益。比如說這次漲工資,每人都漲一級,誰也不太高興,只高興一點。假如都沒漲,就給一個人只漲半級,他也很高興。別人的利益是利益,自己的利益不是利益。人為什么老不平衡?因為他老這么比,拿別人的優點跟自己和缺點比,他怎么會滿意呢?我說,李嘉誠發大財,我要跟李嘉誠比發財,我得上吊。反過來比,我著作比他多,我有18本著作,他一本也沒有。這么比,我就高興了。當你感覺到得失問題的時候,冷靜一下,不要讓不真實的、甚至是脫離實際的得失的感覺來左右你的思想。
????第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佛教里說的。我們是唯物主義者,就相信今世,上輩子做好事做壞事,下輩子怎么樣我們不管。從今世角度來說,善未必有善報,不是做好事的人都得到善報。最典型的是,在戰場上沖鋒陷陣,陣地攻下來了,自己犧牲了。我做了好事,沒得善報。那個人做了很多壞事,也沒得惡報,那么,我以后還做不做好事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就發明了一個詞,叫?“心理積淀”。做好事,做善事,不管有沒有好報,你心里留下一層光明的積淀。做壞事,不管有沒有惡報,心里總是留下一層陰暗的積淀。做好事越多,光明的積淀越厚,做壞事越多,陰暗的積淀越厚。好像看不見,其實起作用。如果你貪污了,沒被抓住,夜里睡覺的時候突然有輛警車從你住的胡同里經過,你會一下子從床上坐起來?為什么你會一下坐起來呢?因為你心理積淀比較陰暗。如果你心理積淀是光明的,就是一百輛警車經過也與你沒關系,就是心理積淀在起作用。如果你心理積淀很光明,你的生活質量就會很高,活得很踏實,活得很樂觀,活得很開朗。反過來說,就算你做的壞事沒暴露,你會活得很拘謹,活得很難受,活得很糾結。文化大革命期間,周總理那么累,為什么還精力充沛?就因為他心理積淀很好。有一個材料記的,?“四人幫”的張春橋還沒被抓時,在中南海睡不著覺。他害了那么多人,他心理積淀一定不好。
????第三點,減少心累,就要正確對待不公平。現實生活中沒有公平。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我去過黃山,黃山比?“五岳”都好,無論從山、松、云,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最棒的山,但?“五岳”里沒它,這是對黃山的不公。所以我說了兩句話:?“如此黃山未入岳,何嘆世事多不公。”這么漂亮的黃山,都沒得到應有的承認,這是天大的不公。這么大的不公擺在你面前,你遇到那點不公就算了吧,何必嘆世事多不公?遇到不公最好的辦法,是阿Q精神。魯迅反對阿Q精神,因為他不革命。我提倡阿Q精神,因為他可以使我們心情愉快。我工作了25年,寫了不少有社會影響的作品。有一個人突然問我,艾豐同志,你的什么作品獲得全國性獎項啊?我一篇都沒有。但我說,艾豐同志并沒有因為他的作品沒獲獎而遺憾,應該是評獎機構很遺憾。這么一說,大家都笑了。我寫了一句格言:?“嚴肅地對待嚴肅的事情,謂之鄭重;嚴肅地對待不嚴肅的事情,謂之滑稽;不嚴肅地對待嚴肅的事情,謂之輕率;不嚴肅地對待不嚴肅的事情,謂之瀟灑。”生活里需要阿Q精神,需要自我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