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黃河大橋
▲石濟客專齊河站
▲齊河體育公園
▲黃河“十三五”防洪工程搬遷安置社區
□段慧崔志華
一塊寸土寸金的黃金地塊,如果都用來搞純商業開發無疑是來錢最快的,如果一座川流不息的大橋收取通行費肯定會輕松日進斗金,要解決遺留多年的下崗職工社保難題、整體搬遷黃河灘區的十幾個村,不但貼錢費力還擔風險……
齊河在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生態導向,不看一時得失,舍得真金白銀,用好上級政策,做足繡花功夫,算全局賬、長遠賬、民心賬、環境賬,讓百姓有真切獲得感的同時,提升了黨委政府的威信、發展的底氣和城市的品位。
謀長遠,虧本也要對“問題”動真碰硬
石登圣是原國有齊河縣釀酒廠的一名老職工,多年前企業停產后下崗自謀生路,年近60歲卻因社保欠繳無法退休養老。存在類似歷史遺留問題的下崗職工,截至2016年,齊河縣有近萬人,其中工業系統就有23家企業涉及4700多人。
齊河縣經信局改制辦主任張浩多年來一直和這些實際破產狀態的留守企業人員打交道,深知其中之難:很多是處于“無場所、無收入、無管理人員”狀態,住著“老破小”,社保有的已20多年沒繳。這幾年,國家棚改政策力度大,但如果僅僅依靠棚改解決“破產”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僅喬遷前后產生的費用也是這些留守人員很難承受的。
如何一攬子解決這些歷史欠賬?
經過通盤考慮齊河決定,政府兜底,棚戶區改造與企業改制清算同步推進。
去年政府出資為石登圣繳納了6.7萬元社保,按照工作年限他還能拿到一筆經濟補償金,此后每月可領到2800多元的退休工資。同時,依照棚戶區安置優惠政策,拆遷后他在環境更好的新小區以成本價獲得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樓房。
企業改制涉及問題面大量廣,齊河各相關部門全力靠上,做了大量細致工作,綜合支出4.4億元,目前已有30家企業、4000多人享受這一實惠。按照計劃,齊河將用3年左右時間,拿出12億元將這部分人的住房和養老問題一并妥善解決。
實施企業改制清算和棚改同步推進,可解決上萬個家庭的生計問題,消除了不穩定因素,贏得了好口碑。在齊河,這樣解決發展問題的“虧本買賣”并不是個案:去年5月,由縣政府投資12億元的齊河黃河大橋通車,德州、濟南兩地七座及七座以下車輛免費通行,政府“虧”了3600多萬元的通行費,卻加速了濟德聊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順暢對接,促進了齊河的“雙招雙引”;針對工業企業建設項目基礎設施配套費等一系列減免政策,政府的“合理”收費又“虧”了3.1億元,卻是實實在在為民營經濟、實體經濟發展松綁減負……
大投入,為民生舍得“賠本”
65歲的祝阿鎮李家岸村村民李慶才,最近沒事就要到位于齊河黃河生態城正在建設的濱河社區逛逛,“這個地方環境好啊!周邊是公園景區,還有配套小學。盼著趕緊搬進來,俺孫子就能在家門口上學啦! ”
李家岸村是黃河灘區村,李慶才的家原來就緊靠著一道壩。他告訴記者,1978年的政策叫“公蓋民住”,國家幫助建起了村臺和4間屋,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中間經過翻蓋但村臺還是當年的。如今黃河“十三五”防洪工程又需要將村子搬遷,他一家7口人,換購了三套房。
這一工程涉及到祝阿鎮15個村2300戶近8000人,全部整體搬遷到兩個大的社區。祝阿鎮副鎮長馬強向記者介紹,為最大限度讓利于民,拆遷換購價格為850元/平方米,這與10年前的標準持平,而周邊地區的商品房價格已經達到7000元/平方米,遠超當年。
其實,雖然搬遷爭取了國家征地移民政策,但是拆遷安置加上高標準的社區配套,縣里還需要多拿出近10億元。在拆遷過程中,縣鎮村三級干部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千方百計幫助群眾照顧利益,獲得了普遍支持。
無獨有偶。在縣城南的黃金地段,2017年在房地產最火爆的時候,齊河卻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7.5萬平方米用于體育健身、休閑觀光的園林式體育公園。該公園是一處集體育競技、健身鍛煉、休閑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健身場。城區居民付民龍說:“這里環境非常好,有時間就來體育公園運動一下,城區的功能逐漸完善,我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齊河陸續建設的廣場、公園多達61處,城市綠地面積1970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了34%。
去年,齊河共實施民生和基礎設施項目100個,總投資220.8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4.97億元,完成投資51.42億元。項目個數相比上年增加42個,投資總額增加80.78億元,為全面改善出行、教育、醫療、住房條件,提升全縣人民的幸福指數再添新保障。
投資生態,算好高質量發展大賬
“垛田花海將濕地與花海自然融合,通過大面積種植觀賞植物,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做到‘春看菜花、夏賞荷花、秋觀菊花、冬覽蘆花’的四季花開效果。 ”在齊河黃河水鄉國家濕地公園,承擔項目建設的北京東方園林公司項目經理蔡勛和正督促施工隊伍加快進度。
投入5億元建設的濕地公園,是豐富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的水、綠資源的重要工程之一。以309國道為軸線,8000畝的安德湖小鎮,1200畝的玉帶湖錯落分布,地熱溫泉分布85%,河道水系貫通南北、融為一體,森林覆蓋率58.6%,全年國家二級以上的空氣質量天數、負氧離子含量高于周邊數倍。一腳踏入黃河國際生態城,感知的全是水綠“變奏”的獨特韻味。這座2008年規劃建設的生態之城,正迅速變為魅力獨具的綠城、水城。
按照“先造環境后建城”的理念,齊河高舉“綠色發展”這個“綱”,不懈努力抓生態,一張藍圖繪到底,形成“藍綠空間70%以上、建設空間不超30%”的根本遵循,僅規劃就投入近億元,“黃河水鄉、生態齊河”的牌子越擦越亮。
還民于綠,齊河舍得真金白銀。在城郊,齊河投資2.6億元,建設一處以森林景觀為特色,集資源保育、生態觀光、休閑健身、森林科普、森林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萬畝生態防護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93萬噸,產生氧氣1579噸,吸收塵埃7508噸,涵養水源39萬立方米。建成后,將與黃河國際生態城黃河水鄉濕地公園等相呼應,構筑起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格局,為城區添一巨型“綠肺”。
水綠“變奏”美齊河,一批對生態環境要求頗高的項目相繼落戶:投資70億元的保利醫養健康小鎮項目設一處三甲醫院,將成為面向京津冀濟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生態型醫養健康特色小鎮;投資40億元的碧桂園溫泉綜合體項目利用溫泉、水系等資源,打造集“溫泉養生、文化體驗、頤養度假、親子歡樂”于一體的創新型高品質康養度假目的地;齊河動植物園項目投入運營后,將是山東省首個生態型野生動物世界……
生態投入是“小賬”,綠色、高質量發展是“大賬”,高新技術、健康醫養、精品旅游產業已展現崢嶸,正成為齊河以投入換生態,踐行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有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