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王潔令 王凡存)日前,在大國重器自動化設備(山東)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名員工正在調試設備,輕點幾下操控屏幕,機器人即能精準完成指令。“通過多調多試,能查找不足,提升設備精準度。 ”公司董事長李月芹說。
從最初僅有6人的作坊式數控機床加工企業,發展成為集研發、設計、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產值、利潤連續3年以40%的速度遞增,產品暢銷海外,驕人的成績得益于大國重器對科技創新孜孜不倦的追求。公司在創新發展上做足文章,開足馬力,加快步伐打造新業態、新模式。
科技創新需要人才支撐,大國重器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在自身培養人才的基礎上,尋求“借智”發展,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先后與山東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簽訂了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瞄準頂尖人才,與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首席專家克勞斯·席林教授簽訂戰略合作技術協議,在席林的參與下,歷經10個月設計、研發及改進,兩款六軸智能機器人在大國重器研發成功,可運用于焊接、噴涂、碼垛、上下料、服務等30多個行業;成功研發出3款新型節能伺服電機,可用于機器人、新能源電動汽車、高端精密數控機床等,大國重器的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大國重器科技活力日益提升的背后,正是慶云加快建設科技強縣,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培育站在市場最前沿、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和人才,培強有顯著優勢、活力彰顯的新技術,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浪潮中,我們才能迅速搶占制高點。 ”慶云縣委書記王曉東說。近年來,慶云緊緊圍繞“四新”促“四化”發展方向,在不斷引進新動能的同時,鼓勵當地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涅槃”,用“真金白銀”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縣域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
“傳統產業是財富,不是包袱。 ”在王曉東看來,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只要瞄準先進適用技術,加大人才和資金投入,傳統產業就能煥發新活力。為此,該縣實施傳統產業提升計劃,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模式,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引導企業擺脫粗放管理模式,不斷提升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和決策水平,以“四新”促“四化”。海博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飼料生產企業,成立之初,產品單一、趨同性高,銷量低。為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積極引進人才,掌握了熟化工藝,成功轉型,銷售額和利潤翻番,真正實現了“鳳凰涅槃”。目前,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共有23名行業精英,包括4名博士,全部掌握國際先進技術,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成為公司發展科技創新的支柱。
科技創新需要資金支持,為了鼓勵科技型企業發展,除了省市的優惠政策,慶云還出臺系列政策,提供“真金白銀”,促進企業發展。縣財政劃撥資金,對首次通過省、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通過省、市創新平臺認定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一次性補助;新獲省級院士工作站備案的企業,給予20萬元補助。近日,德州市統計局反饋的高新技術企業有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慶云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達54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10.9%,位列全市第一,取得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