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雙雙通訊員高洪巖張洪坤攝影報道
武城縣“五老”志愿者張秀英在當地小有名氣。2012退休后,她依舊全心全意服務于民,致力于調解家庭矛盾,挽救婚姻家庭。她到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律培訓班學習,考試合格后被武城縣人大聘為第一屆人民陪審員,并成立了“秀英大姐工作室”,專門做調解工作。
發揮余熱 退休后踏上調解之路
張秀英今年63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在武城縣自來水公司先后任辦公室主任、工會主席、紀檢組長等職務。2012年,她在武城縣水務局正式退休后,開始從事調解工作。
她接手的案件,除贍養、變更撫養權的案件外,90%均為離婚案件。在此類案件調解中,她首先關注的是孩子,盡全力在婚姻問題中保護少年兒童不受到影響。
武城縣某鎮一位年輕妻子埋怨丈夫經常喝酒且酒后砸東西,甚至有時動手打人,于是到法院提出離婚。張秀英先了解情況,得知該丈夫的父親常年有病,母親非常辛苦。他們還有一雙兒女,一個4歲,一個只有2歲,家庭壓力大、負擔重。在這種情況下,丈夫不免有時心煩,便喝酒排解。
針對這種情況,張秀英先對丈夫表示理解,后批評,并希望他能體諒妻子。通過做工作,丈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以后一定改正。接著她又先后三次做妻子的工作,但妻子始終堅持離婚。
20天后法院立案時,張秀英仍不甘心,她苦口婆心地從孩子的角度進行勸說,“選擇離婚是你的權利,我們做調解沒有強制性,但孩子太小,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張秀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含淚向這位婦女列舉了很多因夫妻離婚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案例。
妻子聽完后失聲痛苦,最終放棄了離婚的念頭。目前,兩個孩子生活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
調解成功 讓孩子不再受到傷害
2016年,武城縣人民法院實行家事審判制度改革試點。張秀英調解能力強、調撤率高,法院專門設立了“秀英大姐調解室”。根據要求,家事案子都要經過一個月的訴前調解期,通過訴前調解,使起訴的當事人不用花費任何費用,在訴前化解矛盾和糾紛。
她介紹,曾有一對夫妻,有一個10歲的女兒,妻子要求離婚。在調解過程中,張秀英收到一條短信,這是他們的女兒發過來的。“大姨:我是XXX的女兒。我想讓你勸勸我媽媽。別讓我媽和爸爸離婚,要是離了婚,爸爸也不會管我了。你幫幫我們家吧,我求求你了!”
收到短信后,張秀英給孩子回復了短信,表達了調解的決心,并打電話說:“孩子,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地勸勸你媽。”電話那頭傳來孩子“哇哇”的哭聲。
這哭聲告訴張秀英,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本來這件案子已經到了雙方簽定離婚協議的階段,但我改變了主意,決定再做一次努力。”張秀英介紹,她先將女兒發來的短信當場讀了一遍,接著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循循善誘,并說服妻子“娘家人”進行勸說,最終使原告撤訴。
幾天后,張秀英收到孩子發來的短信:“謝謝您,大姨!”此時,她的心情才平靜下來。
成績斐然 挽救多個瀕臨解體家庭
“可憐天下父母心。”張秀英不僅是一名調解員,更是一位有慈母般關愛孩子之心的人。調解現場,孩子的無助是張秀英最為關注的,也是她做好調解工作的動力之源。
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張秀英調解的案件達152件,平均調撤率達34%,調成率30%以上,挽救了許多瀕臨解體的家庭,給孩子創造了和諧成長的家庭氛圍。
曾有朋友勸她說:“你累不累?有退休金,干嘛還那么辛苦?”她卻回答:“我現在已經深深地愛上這份工作了。每當調撤一個案子,我都會從內心感到無比地高興。保護孩子、為了孩子不受傷害,維護家庭和諧已經成為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張秀英這種癡心關愛孩子健康成長所付出的辛勞,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認可。她先后被評為武城縣“好人之星”、德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最美志愿者”、“學雷鋒先進典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