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丙晨(左)介紹自選式菜品。
10月17日,記者來到德城區三八路西首佳康餐飲有限公司采訪,自選式的餐柜內擺滿了一盤盤西紅柿炒雞蛋、酸辣土豆絲、魚香肉絲等,一旁的高壓鍋內盛滿了養胃粥、銀耳蓮子粥、小米粥等,顧客們正排著隊買飯。 “這兒的飯菜色澤誘人,香甜可口,價格適中,我和家人經常來這里吃飯。 ”顧客李麗告訴記者。
除了三八路上的這家直營快餐店,佳康公司在新湖南路小學西側、步行街、國棉廠醫院對過以及齊河、臨邑、寧津等地還有10余家這樣的快餐連鎖店。
快餐連鎖店紅火的生意,讓這家餐飲公司的掌門人、39歲的陳丙晨很欣慰。然而,創業路上他又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家庭變故輟學打工
20多年前,還是在陳丙晨孩提時代,他父母用勤勞與智慧帶領四鄰八舍的鄉親共同創業,靠組裝自行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陳家一度成為河北省東光縣連鎮的首富。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他剛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親生意失敗,欠下30多萬元的債務,母親因憂愁過度患病去逝。在禍不單行的日子里,陳丙晨上到初中一年級就因實在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幼的他靠打零工掙錢補貼家用,還要照顧更小的弟弟。
年齡小干不了重活,他就在鄉鎮上一家瓜子店幫著炒瓜子。天天翻炒鍋,他的手上磨起了老繭;經常扛瓜子和干果貨物,他稚嫩的肩膀也變得日益結實。后來,為了多掙每袋一毛二分錢的裝卸工錢,他下班后還去鎮糧站扛麻袋……
當時陳丙晨就一個信念:掙錢,幫父親還債,供弟弟上學。
半工半讀替父還債
盡管生活過得很艱辛,但他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樂觀地面對困難,用歌聲紓解內心的壓力。
打工掙錢雖能補貼家用,但改變不了命運。有一次他在報紙上看到天津音樂學院開設自主招生的聲樂專業,他意識到這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于是他買來書籍和輔導材料,開始備考。
早上天還沒亮,他就起床看書學習樂理知識,下班后他匆匆地吃點東西就挑燈夜戰。不懈地努力和執著地追求終于有了可喜的收獲,一年后他被天津音樂學院錄取了。
重新踏進校門的陳丙晨將面臨半工半讀的生活。開始時他白天上課晚上擺地攤,勉勉強強夠填飽肚子。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販賣電話磁卡很掙錢,于是他借了些錢開始販賣電話磁卡生意。
晚上下課后,他背著一兜子磁卡挨個宿舍推銷,由于他為人誠信,善于推銷,加上不怕吃苦,他銷售電話磁卡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那時我每天都能掙1000多塊錢,即使生意不好一天也能掙個三五百塊錢,在1997年一個學生一天掙這么多錢別提有多高興了。”陳丙晨說,“我上學期間累計掙了十幾萬,終于幫著父親還清了債務。雖然自己沒存積蓄,但心理的重負終于放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