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紋身,很多人會把它與黑社會、惡勢力聯系在一起。其實紋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圖騰文化,它是一種區別種族群體身份、地位的標志。古時候,人們將紋身稱為刺青,人們將心中的神圣圖騰刺入身體,寄托他們的信仰。如今,在多元文化影響下,一些年輕人為紋身賦予時尚與潮流的新內涵,很多人把紋身看作是一門藝術、一種時尚。本期的潮人類,我們帶您一起了解德州的紋身師——孫浩瑞。
熱愛紋身的少年
今年28歲的孫浩瑞是土生土長的德州人。戴著黑框眼鏡,穿著簡單隨意的他,給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文質彬彬的大男孩,不會與紋身師這個職業聯系在一起。其實在德州,他已是算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紋身師了。
孫浩瑞與紋身的交集開始于2006年。 “當時我有一個哥哥從事這個行業,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去他那里看他在顧客的身體上描繪各式各樣的圖案,這讓正處于青春期的我深受吸引,之后的日子,我只要是沒事就在他的店里看待著,在旁邊打打下手。 ”當時,做一名文身師的念頭開始出現在孫浩瑞的腦子里。
“剛開始是從最基本的臨摹紋樣開始做起,再然后是用仿皮來練習,直到師傅認可你的水平之后才可以在顧客的皮膚上操作。 ”基本功的練習是最枯燥的,但這并沒有影響孫浩瑞的熱情。 “當時我每天都隨身帶著一個速寫本,走到哪畫到哪,見到喜歡的圖案,我就把它畫下來。直到現在,我都堅持每天畫速寫。 ”孫浩瑞說。
不斷的積累,讓他做出來的紋身越來越生動,但這不足以滿足他。于是,他把目光開始鎖定在大大小小的紋身交流會上,每一次參會他都是滿載而歸。 “在交流會上我會仔細去研究別的紋身師的構圖、色彩搭配、割線的方法等,當時的我就像是‘吸塵器’,任何與紋身有關的‘灰塵’,我都會把它吸到腦海中。 ”
2012年,孫浩瑞成立了自己的紋身工作室。但讓人奇怪的是,他的工作室地址沒有選在路邊顯眼的門市房,而是在一個小區的頂樓。孫浩瑞對記者說,“做紋身,首先得安靜,太嘈雜的環境無法讓我靜心去創作。而且,工作室選在頂樓也有助于保護顧客的隱私,避免了沿街門市有人推門而入的尷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