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德縣志》地圖中的封家街
今日的豐華街街景
德州古有諺語“封千頃,羅百萬,棗林的張家也不善”,即指封羅二姓在當時占有眾多土地,是富甲一方的豪門大戶。筆者在翻閱《德州封氏支譜》和德州地方志書時發現,封氏家族不僅是土地眾多的富家大戶,而且是詩書望族。單從張鏐、宋弼、賈汝愚、韓錫胙、李世垣等多位清代文化名人為封氏祖先撰寫墓志來看,足以印證這個家庭的非凡之處。但封氏家族又有太多的難解之迷:一是清初至嘉慶年間,封氏的陰宅(墳塋)一直是在景縣縣城南苑的封家莊,距德州25公里之遙,不僅平添祭拜之苦,而且使得近十代封氏族人“生為德州人,死是景州鬼”;二是家族考出了兩名進士,即封大受和封宗良,他們卻均不出仕做官;三是始遷者不是男性而是女人羅氏,故人們敘述封氏始遷祖時都習慣說是其兒輩,導致與事實不符;四是家族雖無高官豪吏,也無富商巨賈,但家業卻大得出奇。
明末清初由景州遷來德州
德州美麗華大酒店北有一條東西向連接解放北路與呂家街的街道叫豐華街,可1946年之前這條街卻被稱為封家街,名稱源自在這條街道上居住的德州著名的封氏家族。德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將封家街與東邊的興華街打通,合稱豐華街。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為紅星街,1980年再次改回豐華街。
封氏家族是德州名門望族中遷來德州較晚的一支。德州的名門望族之家多是明初遷來的軍戶和民戶,可封氏家族則是明末清初,嚴格說是明清鼎革之際的1643年遷來德州的。不過,封氏家族在遷來德州之前,一直是景州的名門望族。早在南北朝時期,封氏家族與高氏家族、李氏家族就是景州一代的官宦世家,時有渤海封氏、渤海高氏、渤海李氏之稱。后封氏家族隨從趙宋王朝南遷,后徙居洛陽。明初,有一位叫封清的人再次遷回景州故土,居城之南封家莊。就是這支從洛陽遷回景州的封氏家族的第九世傳人封鎮,于崇禎十六年(1643)病死之后,其妻羅氏又帶著他們的3個幼子遷來德州。
這位封羅氏,是德州羅氏家族羅之盛之女,明崇禎朝都察院陜西道監察御史羅國士的胞妹。《德州羅氏支譜》記載,六世羅之盛(1573-1653),字如松,號肖田,儒官,贈中憲大夫、兵部武庫司主事。配王氏,湖廣、黃州府經歷王之藩的女兒。生子三人:羅國士、羅國俊、羅國器;生女四人。封羅氏為其長女。
封羅氏動遷德州時,3個兒子尚屬年幼,長子封運隆10歲,次子封紹隆9歲,三子封接隆5歲。他們遷來德州的原因是避亂,既避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也為避開封氏家族中的仇人尋釁。陵縣進士趙銓在《封母羅孺人傳》中說:封羅氏的丈夫封鎮因病去世,“既葬贈公,孺人念所居封家莊不可以避亂,而族人某負恩反噬日夜思中傷之,孺人大恐,決計遷德,母家在焉。贈公前室子封侯栴年長矣,告之曰:自汝始祖諱清府君至汝之身凡十世,大宗之重汝實肩之,其守先人墳墓無吾從,且有薄田可供饘粥,敝廬可蔽風雨,汝能讀書,吾不汝慮也。語畢而泣。侯栴亦泣”。
封羅氏借住在娘家,既在德州常豐倉(今美麗華大酒店以西、和平公寓南門口處)前買地建宅,即“為廟為堂,為寢為塾,為連為囷倉,為廄為墻垣”。大約到了雍正后期或乾隆初期,三世傳人封元鼎,隨著家庭經濟日益豐盈,又奉其母李太安人之命,將家遷于金家胡同路北之新第,即封家街新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