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為官與率意為文
1. 為官講官德
封氏家族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不是進士,而是一名拔貢和五名舉人,他們中有事跡可記者為封珂和封元震。
封珂是封氏家族的三世傳人,也是封氏家族走出的第一位官吏,官至中書科中書。其經歷,先食餼于庠,旋貢太學,補八旗教習官,升大理寺評事,習法律,屢平反疑獄。直隸一帶興修水利,奉命前去管理工程財務,帑金出入歲百萬,掌管之下,竟事無纖毫瑕。怡賢親王臨視工所,屢屢對其表揚。雍正七年(1729),遷刑部主事,以病特諭改官中書科中書。乾隆三年(1738),移疾歸。
封元震是封氏家族的四世傳人,舉人出身,官職做到安陸知府,從四品。他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舉,康熙五十年(1711)后出仕,初為中書舍人,后遷刑部河南司員外郎,兼理現審左司事。雍正初年,刑部尚書懲治積弊,官員多以快速斷案為能,而封元震不是盲目跟進,而是綜理庶獄,多所平反。每決囚,凄愴竟日,做到慎重再慎重,從而贏得老成練達的聲譽。后經保舉引見,擢升湖北德安府知府。他任職刑部時,以百姓性命為急。到地方任職,更是勤勤懇懇。上官知道了他的才能,未逾年就調任漢陽知府。漢陽,當水陸孔道,沖繁甲天下。多個民族的人在此錯雜而居,人們趨利若鶩,官吏因緣為奸,弊病由來已久,很難究治。封元震在此鋤強暴,安善良,厚風俗,官吏懾其威,百姓懷其德,案牘山積無少留滯,抽空則集諸生課經史,文風丕振。又以江濤為患,創設救生船十二,歲拯救溺水者不可計數。一直到民國,此地還稱救生船為封公船。后來,上司曾委派他管理過武昌關稅,也曾讓他代理過湖北按察使。在管理武昌關稅時,他令商民親自到衙申報,使吏胥無能染指,行旅感德,而國家稅收成倍增加。在署理按察使期間,取《洗冤錄》詳為訂正,刊布下發到各府州縣。當楚人全都認為他應職務升遷時,結果以失察細故,吏部決定降級使用。督撫反復上書乞求保留他的官職,得以署安陸知府,再補德安知府。丁父憂,服闋,仍補安陸知府。后因與上官論事不合,忌者乘隙而起,竟罷官而歸。
2. 熱心公益慈善
封氏家族一直將公益事業視為己任,熱衷慈善,樂善好施。
中書科中書封珂在大理寺任職時,同官閻君卒,無以殮,封珂慷慨解囊為其辦喪。其后,閻之妻辦事路過德州暴卒,又是封珂讓家人出錢資助其歸葬。雍正八年(1730)秋,北京發生強烈地震,德州有謁選而趕上其災者,封珂讓兒子封昌績為遇難者準備了棺材,并幫著將靈柩送回德州。
乾隆初年,地方政府打算對漕弁(運兵)所有的衛地開征賦稅,引起漕弁的強烈不滿。四世封元鼎與軍戶俞陶庵等多方謀劃,遂引部議進行申辯,賦稅得以全免。乾隆八年(1743)歲饑,封元鼎首先倡議并帶頭捐獻粟米。
封希孔,進士封大受之父。知州石之珂重修文廟,督糧道曹錫寶創育嬰堂,皆委任他來監督管理其事務。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壽張奸民暴亂,德州聞警。知州李燕倡紳士設守備,募鄉勇,知道封希孔有應變之才,便讓他去辦理兵甲糧草,事情辦得圓滿得體,最后官民皆樂。
3. 詩書傳家
封氏家族的男士多為飽學之士,他們大多喜歡讀書藏書,吟詩作畫,有的還成為海內外知名的篆刻名家。如封元豫晚年喜為詩,然寄意而已;封之旭嘗與州名士考訂會文,大家都認為他學富文麗,志直行醇;封希尹日與州人田楞香、宋征一等,揚扢風雅,論古今詩學正變,源流上下。封希尹藏書甚豐,收羅購買,壓架者數千卷。
《德縣志·邑人著作》載封氏家族有著作者9人,書籍15種,即封希尹著有《來復堂詩草》一卷,《馮舍人詩注》四卷;封希齡《淡香齋詩草》;封喦《春堂遺詩》;封大受《德州文摭》《德州詩摭》《玉雨書屋遺稿》《柳舫日鈔》八卷;封廷相《辛未集》;封大林《西廬詩草》;封大本《窺園詩集》《病后詩集》《續廣齋音》;封宗翕《敦悅堂詩文集》;封其澐《勗齋詩草》。
4. 入志者多人
《濟南府志》收有封元豫傳略;光緒《德州志略》收有其家族人物6名:即封希尹、封元豫、封大受、封大林、封宗翕、封念祖。收有封大受所寫的《題孫淵如觀察得碑圖》詩6首和《鐘宜先生小傳》《馬登甲妻魏氏小傳》文2篇;《德州鄉土志》收有其家族人物7人,即封立齋、封大受、封之旭、封希尹、封大林、封莘甫、封宗翕。民國《德縣志》收有其家族人物10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