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抱槐
????? 在魯西北平原的寧津縣西部,毗鄰古黃河岸邊(今漳衛新河),一條村村通柏油路逶迤如帶,坐上8路城鄉公交車西行20公里左右,就到了一個古老的村莊——黃家鎮。
????? 下車后,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一奇特景觀——楊抱槐。此樹枝繁葉茂、高聳入云,僅樹身周長三個小伙子搭手都摟不過來,足有5米多粗,枝子高達30余米。夏日來臨,人們在樹下納涼,做針線活,華冠綠蔭鋪地足有半里之遙。在楊樹高1米多處,又奇跡般地生長著一棵槐樹。
????? 這棵樹有多少歲了,現在已無人知曉,也無從考證,村里的老人們講,這棵樹少說也有幾百年了,以前雨量充沛,地下水淺,樹干還要高,樹冠還要大,在十幾里外的大曹趕集還能看到它的樹尖兒。
????? 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影《大刀記》攝制組曾來到黃家鎮,劇中許多場景都是把這棵樹作為實景拍進電影中。著名電影演員仲星火、楊在葆、郭凱敏、陳述,在拍攝閑暇之余,常在樹下納涼,和村中的老百姓拉家常,擺烏龍,歡快的笑聲伴著樹葉響成一片,留下幾多佳話。
????? 由于黃家鎮地處古黃河岸邊,隔河與吳橋相望,又是雜技南北八寨交匯之處,歷時一個月的黃家鎮古會更是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商賈云集之地。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楊抱槐”許多神秘色彩,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三個與之有關的傳奇至今仍為人們所記憶。
傳奇一:生死絕戀
解放前,村里有一對青年男女,花兒和果子。他和她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麗日藍天下,倆人常在一起下河摸魚捉蝦;一起到村外的河堤上拔草拾柴。果子總是怕花兒累著,就把她的筐背在自己肩上,而花兒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總是留給果子吃,還偷偷為他繡了一個鴛鴦荷包。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花兒漸漸出落成一個四村八鄉少有的俊姑娘,果子也長成了一個健壯的車軸漢子,雙方心中也暗生愛慕之情。天有不測風云,正當二人憧憬美好未來生活的時候,惡霸地主王禿子,看上了花兒,非要強娶她做三姨太。因花兒家欠著王禿子的高利貸,她父母也沒有辦法。王禿子的管家來到花兒家,對她父母說,臘月十六以前要么還錢,要么給人,不然的話,到時就來搶人。花兒死也不愿給王禿子當三姨太,就找到果子,商量怎么辦,果子和花兒緊緊抱在一起,哭成了淚人。最后,果子想出一個主意,去東北他姑家,借錢來還王禿子的債,然后把花兒娶進家門。
????? 第二天,天剛朦朦亮果子就出發去了東北,花兒戀戀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果子哥,你可千萬早點兒回來”。“一定等著我”的喊聲久久響徹在茫茫曠野。
?????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臘月就到了。花兒在家度日如年,盼星星盼月亮,還不見果子回來,而王禿子的還債日期馬上就要到了,王禿子已經派人送來了彩禮和結婚時的嫁妝,花兒心急如焚,終日以淚洗面。
????? 就在王禿子迎娶花兒的頭一天晚上,北風呼嘯,天空飄起鵝毛大雪,花兒趁著家人不備,拿一根繩子吊死在楊抱槐上。拿著還債的錢趕回家的果子,看到心愛的人已經陰陽兩隔,肝腸寸斷。第二天晚上,也殉情在花兒死去的地方。
????? 人們把他們合葬在灣南邊,讓他們終日與同樣癡情的楊抱槐相守相望。當地一首民謠這樣唱到:戀人尋死楊抱槐,千呼萬喚醒不來,相思樹下相思淚,又一山伯與英臺。
傳奇二:抗戰英雄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肖華帶領廣大軍民,在魯西北地區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使敵人聞風喪膽。
????? 1940年春夏之際,縱隊某部在王家廟巧設伏擊圈,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消滅敵偽人員近百人。惱羞成怒的敵人糾集泊鎮、東光、吳橋、寧津的敵人對我實施鐵壁合圍,進行慘無人道的“大掃蕩”。我八路軍挺進縱隊為了保存實力,迅速向樂陵、慶云一帶撤離,利用棗林和青紗帳同敵人展開游擊戰,巧妙打擊敵人。
????? 撤退時,我部一名戰士被敵人打傷隱藏在黃家鎮。老百姓為了保護好傷員,就把負傷的戰士藏在茂密的楊抱槐樹上。由于漢奸告密,瘋狂的敵人得知傷員就藏匿在村子里,找不到傷員就把老百姓的房子統統燒掉,后來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見沒人說出傷員在哪里,就殺害了兩名抗日軍屬。
????? 鬼子走后,人們把負傷的戰士接下樹來,安排到還能住的房中,全村的百姓,你家一口米,他家一把糧,待產的孕婦也把平時舍不得吃攢下來的雞蛋拿出來送給傷員。戰士的傷口很快痊愈了,重新返回了殺敵戰場。而他們自己卻依靠槐花、槐蓮豆和野菜度過春荒。有詩云:靈性之樹楊抱槐,驅惡揚善世間來。任爾暴雨狂風起,一身正氣滿胸懷。
? 傳奇三:母子情深
說起母子樹,故事要追溯到六百年前。據《明史》記載,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由于建帝年紀尚輕(僅十六歲)且生性懦弱,諸事聽從于近臣讒言,抑制皇叔宗藩,消除諸王兵權,先后將周、湘、岷、齊、諸王削職為民,并降罪燕王,引起眾怒。燕王朱棣以入京“清君側”為名,成立“靖難軍”兵發北平。
????? 1399年建立帝得知四叔朱棣在北平起事,慌忙派開國大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領百萬大軍北上護國。結果,只一仗便兵敗真定。后來建文帝又派李景隆為大將接替耿炳文,繼續討伐燕王朱棣。李景隆召集各路兵馬五十余萬,組成護國軍,在德州一帶同朱棣靖難軍展開激戰。
????? 一日,在古黃河岸邊遭遇了燕王的主力,兩軍對壘,擺開戰場要決一死戰,只見旌旗遮蔽日,人喊馬嘶,戰鼓響徹云霄。兩岸的老百姓為避免戰火殃及自己,紛紛扶老攜幼,背井離鄉,逃離家園。燕王這時正帶領二皇子朱高煦,大將朱能,丘福等察看地形,突然被一陣嘈雜的吵嚷聲驚動,忙讓軍校看是怎么回事。原來是本村一對母子,兒子說什么也要背著瞎眼的母親隨逃難人群遠走他鄉,而母親卻堅決不讓兒子背著當累贅。朱棣走到近前一看:少年骨瘦如柴,母親雙眼昏瞎。遂問少年為何非得背著母親一起走,少年一指樹上的烏鴉窩說:你看那烏鴉,它小的時候不會飛,是老烏鴉叼食把它喂大,等到它毛長全了,會飛出去覓食了,老烏鴉就掉完毛飛不動了,小烏鴉就叼食給老烏鴉吃。連鳥獸尚懂報哺養之恩,何況人也。我雖讀書不多,但這樣淺顯的道理我還是懂的。所以,我走到哪里就把母親背到哪里,就是還有一口飯也不能讓老母親餓著。燕王為其孝心所深深打動,遂對少年說:好孩子,長大必有大用。你們不用逃離家園了,我在這樹上刻上幾個字,保你全家及全村平安無事。說完便抽出一把鋒利的匕首在楊抱槐刻下:凡見此奇樹者,一律不準進村擾民,違者格殺勿論。果然,無論是靖難軍還是護國軍見到此字都沒有進村騷擾過老百姓。
????? 后人有詩這樣寫:百年古樹楊抱槐,根脈相連互關懷,二十四孝人人敬,和諧春風迎面來。■通訊員?? 張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