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德州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在市會展中心閉幕。
閉幕會上,來自經濟、民進、工商聯、教育、特邀、科協、婦聯、九三學社等界別的10位市政協委員分別作大會發言,為德州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優化我市金融環境 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言人:王立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多年來,我市經濟發展得到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但在市政協最近組織的幾次調研活動中,融資難都是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實體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突出問題,深感“融資的高山”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不可逾越的一大障礙。有關數據也顯示,近年金融機構對我市經濟發展信貸支持力度明顯弱化。2018年末德州市金融機構存貸比比2012年末下降了11.2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平均24.1個百分點(目前我市金融機構存貸比每1個百分點,相當于貸款額34.5億元);全市企業中長期貸款余額比年初只增加了13.3億元,同比少增10.8億元;短期貸款余額減少了48.7億元。(詳情)
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 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發言人:吳丙友)
2019年初,我市召開大會,吹響了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徑之一,就是盡快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目前,我市已有泰山體育、景津環保、保齡寶生物、通裕重工入選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恒力電機等4家入選省級單項冠軍企業名單。這些企業,為我市發展“高端智造”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時,也應看到,與省內外制造業強市相比,我市單項冠軍企業的規模和數量還有不小差距。(詳情)
組建教育聯盟 振興鄉村教育
(發言人:孟杰)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教育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城鄉教育師資的不均衡依然存在,并有逐漸拉大趨勢。農村教師年齡老化,知識僵化,專業教師缺乏,優秀教師留不住,這些已成為制約鄉村教育振興的突出問題。為解決城鄉教育不均衡的問題,北京、四川、江蘇等很多地方已經探索出組建鄉村教育聯盟的成功經驗。我市部分學校也通過組建鄉村教育聯盟,實現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帶動鄉村學校成長,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一定的影響。(詳情)
喚醒農村土地資源 破解鄉村振興的資金瓶頸
(發言人:林紅昕)
做好鄉村振興這個答卷,解決“錢從哪里來”是一道必答題,也是困擾基層多年的一個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為破解這一難題指出了重要路徑。自2015年12月國家將武城等232個縣市區列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以來,各地都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有益的探索,我市武城、樂陵積極實踐,兩地累計辦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30余億元,有力推動了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工商資本進農業、進農村,為解決農業農村長期以來的“失血、貧血”問題趟出了路子,既盤活了我市豐富的農村承包土地資源,又打通了鄉村振興的金融血脈。(詳情)
加快建設內陸港 打造德州融入“一帶一路”橋頭堡
(發言人:梁蕊)
內陸港,就是無水港,海關等部門進入港區行使監管職責,企業在港內可以完成一切進出關手續,貨物進了港就等于進了關,出港就等于出關,可直接裝船發貨。內陸港,不僅大大降低進出口企業的運輸成本、縮短通關時間,還能優化內陸地區的招商引資環境,助推經濟發展。建設德州內陸港,不僅能為德州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經濟帶打下良好基礎,還能成為支撐德州經濟未來的增長極。(詳情)
叫響“德菜”品牌 建設蔬菜強市
(發言人:蔡文曉)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我市“一區四基地”戰略地位。加快推進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對于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德州自然條件適宜,區位優越,素有“山東北菜園,京津南菜園”的美稱,具有做大做強蔬菜產業的獨特條件。平原、陵城等8個縣(市、區)被原農業部列為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蔬菜常年播種面積300萬畝,產值160億,農民人均種植蔬菜收入250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0%以上。但是,與全國蔬菜優勢區域相比,我們優越的區位優勢、水利條件還沒充分發揮出來,缺少響亮的蔬菜品牌,基礎設施滯后、規模不足、產銷信息體系不完善。(詳情)
讓我們一起對天價彩禮說“不”
(發言人:楊愛玲)
婚姻美滿、家庭幸福是年輕人的美好愿景,更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近年來,我市部分鄉村婚嫁彩禮年年攀升,“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富了小屋,窮了老屋”,不少家庭因天價彩禮負債累累、不堪重負。天價彩禮不僅成為年輕人追求幸福婚姻的“絆腳石”,更成為農村家庭脫貧致富的“攔路虎”。(詳情)
關于對老舊小區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建議
(發言人:邱連港)
市民的居住條件是黨委政府十分關注、著力解決和努力改善的一項重要民生問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持續加大老舊小區改造投入力度,成效非常顯著。2016-2018年的三年間,中心城區投資8.3億元,改造面積近260萬平方米,改造戶數3萬余戶,惠及城鎮居民十余萬人,居民居住質量明顯改善,居住環境明顯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日益完善,群眾滿意度高,社會效益好,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濃厚的民生情懷。(詳情)
完善醫療救助體系 讓每位居民都看得起病
(發言人:戴連強)
電影《我不是藥神》紅遍大江南北,電影中的臺詞可謂句句扎心,突如其來的重大疾病不僅給患者身心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也因其高額的醫藥費用讓許多患者家庭苦不堪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極為普遍。2015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意見》,對完善醫療救助作了制度性安排和頂層設計。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詳情)
關注民生 促進和諧 推動家政業健康發展
(發言人:劉俊杰)
隨著城市化和老齡化社會步伐的加快,育兒和養老已成為家庭之難、政府之憂、社會之痛。在此大背景下,家政業應運而生、迅猛發展,不斷由小變大、由點到面,由少數人享有到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福祉的重要業態。目前,我市家政業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存在著產品供給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缺乏知名品牌等問題。(詳情)
攝影|王志偉 編輯|屈大鵬 李榕